为纪念京剧程派名家王吟秋先生诞辰100周年,“秋声然冉——白思然个人专场演出”将于2025年7月12日、13日晚在北京长安大戏院启幕。青年程派青衣演员白思然,作为著名京剧程派表演艺术家迟小秋的弟子,将携《锁麟囊》《碧玉簪》两出程派经典剧目,以醇厚声腔演绎“声中含情”的程派精髓,用细腻表演诠释“情中带韵”的艺术真谛,向师门传承递交一份饱含诚意的艺术答卷。这场演出不仅是对先辈开拓坚守程派艺术的深切缅怀,更将让观众领略京剧流派艺术跨越世纪、“守正出新”的蓬勃生命力。
匠心传艺脉 三代同辉耀程门
京剧程派艺术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璀璨的瑰宝,由京剧大师程砚秋于20世纪创立。其“幽咽婉转、刚柔相济”的唱腔风格在“四大名旦”中独树一帜。程派艺术以形写神,借旋律的起伏与身段的韵律,深刻刻画人物内心,兼具极高艺术审美价值与深厚文化内涵。众多程派剧目围绕女性悲剧命运或成长历程展开叙事,传递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思考,历经百年依旧生机蓬勃。
1943年,王吟秋拜师程砚秋,此后长期追随恩师,将毕生精力投入到程派艺术的传承与舞台实践中。他嗓音清醇圆润,完美承袭程派唱腔“幽、咽、绵、邈”的独特韵味,又融入个人细腻含蓄的艺术表现力,深谙“声中无字,字中有声”的演唱法则。其行腔婉转刚劲,低回处尽显深情,形成“规范而不刻板,传韵而不泥古”的艺术风格。在艺术实践中,王吟秋积极参与多部程派剧目的整理复排,以严谨治学态度悉心培养后辈,其弟子迟小秋更是程派当代传承的杰出代表。
迟小秋嗓音高亢通透、幽咽婉转,演唱功力深厚,富有冲击力,四十余年的演艺生涯,深受几代观众喜爱,特别受当今年轻观众的追捧!在表演上,人物鲜明,细腻传神,出神入化,艺术上富有时代感,特别是程派经典剧《锁麟囊》她已累计演出,达千余场。2004年,在丁关根部长关心指导下,经专家、前辈艺术家们共同努力,她对《锁麟囊》全剧整体打磨,从“服、化、道”到剧情节奏都进行优化,让传统艺术与当代审美完美融合,展现出程派艺术与时俱进的生命力。在教学时,迟小秋延续王吟秋“抠细节、重韵味”的教学理念,亲自示范技艺,引导弟子深入理解角色内核。此次白思然的个人专场演出,凝聚着师徒三代的心血与智慧,彰显程派传承的连续性与厚重感。
程派双经典 珠联璧合展风华
京剧《锁麟囊》与《碧玉簪》都是程派艺术的传世之作,也是白思然恩师迟小秋擅演,且炉火纯青的经典剧目。
《锁麟囊》讲述了富家女薛湘灵自幼受母溺爱,出嫁时获装满奇珍异宝的嫁妆锁麟囊一只。途中于春秋亭避雨,遇同日出嫁的贫女赵守贞,将锁麟囊慷慨相赠。六年后湘灵因水灾与家人离散流落他乡,无奈入卢府为仆。一日领小少爷在花园玩耍时,偶见卢家供在神案上的锁麟囊,后经与赵守贞一番问答方知真相。在赵氏帮助下,湘灵一家团聚,二人结拜为异姓姐妹。此剧以程派唱腔见长,旋律跌宕起伏,诸多唱段广为流传。程派身段含蓄细腻,特别是程派的“水袖功十字口诀”最具代表性,将舞动的身姿、步伐、指法等程式化动作,凝练为“气韵连贯”的肢体语言,这些在其传人表演中都得到完美体现。
《碧玉簪》演绎了礼部尚书张瑞华女玉贞,许配秀才赵启贤。玉贞表兄陆少庄因求婚被拒,买通媒婆,于婚前诓得玉贞之碧玉簪,伪造情书,婚夕暗投洞房离间,赵启贤果疑玉贞不洁,怒而离去。后不顾母亲劝告,冷待玉贞,玉贞抑郁成疾。丫环小蕙告张母,张瑞华亲至赵府质问,真相终得以大白。陆少庄畏罪而死。启贤赶考得中,归向玉贞赔礼,夫妻和好。此剧以细腻心理刻画著称,尤以“三盖衣”一场最为经典。张玉贞的情感从疑惑、担忧逐渐过渡到羞赧、坚定,层层递进,配合“南梆子” 唱腔,将女性的压抑与坚韧诠释得淋漓尽致。
白思然表示:“选择演出《锁麟囊》《碧玉簪》,既是对经典的致敬,也是对师门传承的积极呈现,更是对自身习艺成果的全面检验。在跟随师父学演《锁麟囊》《碧玉簪》的过程中,不光让我在程派艺术技能上,取得了质的提高,同时也使我,深刻领悟到程派刻画人物内心的精妙之处。”2024年,白思然拜入迟小秋门下,此次专场演出正值拜师一周年之际,两部剧目成为师徒艺术传承的生动见证。
唱念做表舞 薪火相传见真章
在排演过程中,迟小秋以“手把手教学”的方式倾囊相授。她反复强调程派“以气催声”的发声要领,要求白思然“找准发声位置,让声音有柱的感觉”。在《锁麟囊》《碧玉簪》唱腔上,迟小秋逐字逐句雕琢唱腔,从行腔的婉转程度到气息的控制,一次不满意便反复示范,直到白思然完全掌握其中韵味。她常说:“演唱程派不能只学表面,要唱出‘刚柔相济’的内在力量,高音如瀑布倾泻而下,低音如游丝绵延不绝,这样才能打动观众。”
《碧玉簪》“三盖衣”一场,迟小秋从张玉贞的眼神变化入手,指导白思然通过细微神态展现角色的委屈与善良。“演戏不是单纯的演技展示,传递真实情绪才是核心。”迟小秋强调,身段动作要始终服务于情感表达。她为念白与唱腔同样讲究韵律节奏,常放慢语速拆解咬字发音,并模拟生活中不同情绪下的语气变化,让白思然体会如何用念白传递角色内心的波澜。
此外,迟小秋在排演之外的悉心守护也让白思然倍感温暖:拍摄剧照时亲自把关化妆、梳头细节,演出时守在上场门“把场”,甚至中途帮忙换装。“师父的陪伴让我登上舞台时无所畏惧,能够放开手脚诠释角色。”白思然感激地说。
守正创新篇 砥砺前行向未来
从师父迟小秋身上,白思然深刻体会到,传承程派艺术不仅要熟练掌握唱腔与身段技巧,更要深入理解其艺术内核,“守住程派之魂,同时贴着人物、跟着时代做‘加法’”。程派传承是要用一辈子去完成的功课,她目标朴实而坚定:“跟着师父,学一点就踏实进步一点,每天都争取进步一点。”她始终牢记恩师“事不避难者进,志不求易者成”的教诲,立志在传承之路上“心存敬畏,持之以恒,初心不改”。对于未来,白思然希望为程派艺术注入新时代青年的热血,并以师父为榜样,争做德艺双馨的艺术接班人,“不仅要在舞台上完美演绎经典,更要通过创新让程派艺术被更多年轻观众喜爱,让这门古老艺术源远流长、生生不息。”
此次专场演出得到业界高度关注与鼎力支持,剧院领导与同仁纷纷为其助力。从程砚秋到王吟秋,从迟小秋再到白思然。“秋声然冉”专场演出,是一场跨越百年的精神对话,既纪念王吟秋先生对程派艺术的坚守,展现迟小秋对传承的责任担当,更预示着白思然等青年演员将接过传承接力棒,在新时代舞台上让程派艺术继续绽放光芒。让我们共同聆听这曲跨越世纪的“秋声”,见证程派薪火的璀璨传承与永续发展。
【来源:中国网】
源顺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